周末带孩子看《环太平洋:雷霆再起》,不仅是娱乐也是亲子教育
3月23日周五,暌违五年,《环太平洋:雷霆再起》全国公映,时值周末,这部充满未来想象、风格酷炫又不失童心与浪漫的电影,是一部不错的亲子片,作为父亲,在带娃进影院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,也可以适时地对孩子进行一下教育。
快乐教育:让机甲战士成为孩子的童年偶像
看电影的首要需求是消费快乐,一部能给人带来愉悦的电影,是值得铭记的。对于许多如今已经年届中年的观众来说,《变形金刚》《终结者》《星球大战》《侏罗纪公园》《哥斯拉》《超人》《蝙蝠侠》等系列电影,都是童年的美好记忆,这些电影里的主角,也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,哪怕年龄的增长,童年留下的印象,也不会随之消失。
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欣赏眼光。虽然在大人们心目中是永恒的经典,但现在的孩子们,已经对70后、80后们的“老偶像”不感冒了。《环太平洋》之所以能够在科幻电影走进创作低潮的时候,给世界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,在于它刷新了人们对人类英雄与机器英雄以及对怪物的想象,这部电影借助新的技术,和对新世代观众思维的迎合,成为更有可能受孩子喜欢的“新经典”。
据介绍,《环太平洋》的故事是编剧特拉维斯·比彻姆,在环太平洋的加州海岸线上构思出来的。第一部电影凝合了《变形金刚》与《哥斯拉》的优点,但却是一部完全原创的新故事,当令人震撼的机甲战士与从海底钻出来的怪兽缠斗在一起,就意味着新的银幕偶像诞生了。
硕大的机甲战士与更硕大的怪兽,造成了一种视觉奇观。而到了《环太平洋:雷霆再起》的时候,机甲战士实现了升级,复仇流浪者高达81.77米,体重2004吨,最大怪兽(三个怪兽合体后)高度128.01米,体重7864吨。
看如此庞大的机甲与怪兽在银幕上你来我往地打斗,对于孩子来说,肯定是一件特别过瘾的事情。通过这场快乐教育,能使孩子更多地意识到科幻的美妙与科技的力量。
美学教育:感受新一代电影特技的魅力
早期的科幻电影,多是借助道具完成,当时虽然也能吸引观众,但归根结底还是靠故事取胜,如今再重新看,难免会为粗糙的布景感觉到难为情。
胶片时代的过去,以及数字时代魔术般的制作技巧,为电影提供了更好的造梦机制,也形成了独特的电影美学。第一部《环太平洋》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就是因为它在电影美学方面,有着专属于它自己的特点,在视觉冲击力,在画面想象力,以及在整体质感上,都是可圈可点的。
这部《环太平洋:雷霆再起》,进行了技术升级,全片花费9个月的时间,完成了1600组特效镜头。平均每个机甲耗时4个月,超级怪兽变形过程,更是由5家公司共1600名员工全身心投入打造。前作的“蒸汽朋克”机甲美学概念,在这部新作中也得到了刷新,黑科技流线型的机甲战士风格,在观感上更加震撼。
孩子看电影,一般只有直觉上的理解,但《环太平洋:雷霆再起》有足够的可能性,带领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电影美学世界,让孩子们意识到,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有一些创作是属于当下也属于未来的,“进入一部电影”比“看一部电影”更重要,如果通过欣赏一部电影,得到了美学上的熏陶,这算是额外的大收获。
责任教育: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为英雄
《环太平洋:雷霆再起》的剧情,延续了第一部人类操作机甲战士的设定,这个创意,使得机甲战士与人类的结合,以及这种结合所激发出来的超能力,具备了逻辑上的合理性,也强化了对观众的代入感,使得观众更愿意相信,机甲战士的内在是有血有肉的,而非一块会移动的强大钢铁。
但想要成为机甲战士的操控者,则需要人类角色付出极大的艰辛与努力。潘特考斯特是将军之子,由于对父亲、对自己的过去,有太多痛苦的回忆,使得他不断经历停滞、怀疑与挫折,但在危机到来时,他身上继承的将军的血液开始蒸腾。在如何由弱变强方面,潘特考斯特的成长对于孩子有着一定程度的启发。
人类角色想要熟练地操控机甲与怪兽作战,需要拥有最佳的身体状态和最敏捷的反应能力。在拍摄期间,剧组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的健身专家,对演员进行严格的健身训练,所有演员每周都要锻炼6天。除了体力训练,演员还要学习片中编排复杂的动作,健身教练与专家把这些动作编排进演员日常的跑步、拳击、跑酷等训练当中去,最终为高难度地完成影片拍摄提供了基础。
从演员到角色,从现实到大银幕,一部影片的成功,离不开台前幕后所有人的努力,而完成这一任务,需要全体人的配合。在观影前,不妨结合故事的创作与拍摄,对孩子进行一次简单直接的能力教育,告诉他们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,想要打怪兽?先得有好体力与大智慧。